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长新冠

10月10日,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疫情以来对长新冠最全面、最详实的分析,这是一个由世卫组织牵头、全世界专家合作的项目。分析的是2020-2021年奥密克戎之前的、有症状的新冠病人,包括来自22个国家的120万新冠患者的数据,本研究不包括无症状的阳性病人
研究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long COVID)长新冠定义:得了新冠3个月后还有症状,持续最少2个月。这些长新冠症状都是病人自报的,因为现在没有一个客观的诊断标准。被报道的长新冠症状有几百种,简化后可分为三类:

  1. 持续疲劳伴随身体疼痛情绪波动(包括抑郁)
  2. 认知问题(包括容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等)
  3. 持续呼吸系统问题(包括能走长距离和爬楼梯但有咳嗽,或重体力活动后呼吸急促

论文的主要结论为:

  1. 6.2%的新冠病人自报有至少一类长新冠症状,其中女性多于男性。15.1%的长新冠患者在12个月时仍有症状,3.7%呼吸问题,3.2%疲劳,2.2%认知问题。
  2. 住院病人长新冠的比例高多了。进ICU的43.1%有长新冠,住院病人27.5%,都远高于非住院病人的比例5.7%。
  3. 长期症状并不代表永久存在。住院病人长新冠症状平均持续9个月,不住院的4个月(等于诊断后一个月就好了)。
  4. 但感染奥密克戎病毒株有长新冠的可能性是德尔塔病毒株的24-50%。所以在目前奥密克戎的世界里,长新冠的比例很可能比这篇研究的数字要低不少。

美国白宫:关于应对COVID - 19 长期影响的备忘录

我们主要关注他在文章最开始描述背景时说的
在我们准备往前看的时候,我们必须记得,超过95万美国人死在了新冠病毒手里 。他们是敬爱的父母、祖父母、孩子、兄弟姐妹、配偶、邻居和朋友。在美国,超过 200,000 名儿童因这种疾病失去了父母或照顾者。每个灵魂都是不可替代的,留下来的家庭和社区仍在遭受巨大的损失
同时,我们的许多家人、邻居和朋友继续经历 COVID-19的负面长期影响。许多人报告说感染了 COVID-19会造成持久的影响(通常称为“long COVID”)。
这些症状可能发生在任何感染过 COVID-19 的人身上——包括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和民族的个体;有或没有残疾的人;有或没有潜在健康状况的个人无论他们是否有初始症状
经历长新冠的个人报告出现新的或反复出现的症状,包括焦虑和抑郁、疲劳、呼吸短促、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睡眠障碍、胸部和关节疼痛、头痛和其他症状。
在急性 COVID-19感染消退后,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即使是年轻人和其他健康人也报告了持续数月的长新冠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个人工作、进行日常活动、参与教育活动和参与社区的能力。
关于long COVID

@坐标欧洲

三针辉瑞后3个月从家属那里感染,目前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鼻塞、咳嗽、嗓子疼以及略略发烧。家属比较严重,一度烧到39,嗓子痛到没法说话,吞不进东西。我俩医生都没给药,自己在家吃了点布洛芬。
我自信身体基础相当好,且出门口罩消毒水都不离身,但全面开放3周后还是中奖了。32岁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得流感,但这个传染性,它真的不是流感。

出现症状第4天:快好了,嗓子里的刀感觉拔出去了,除了晚上睡觉一两个小时起来,咳个天崩地裂 喝一缸水按下去之外,别的都正常。

第5天:今天去做了核酸,ct值9.9,传染性比较高的意思。这边一般认为到30以上不具有传染性,听说国内是要40?家属症状最严重时测的也是24.9,现在已经转阴了。我现在就是咳嗽,别的没啥,整个病程也不算很激烈,但是ct值就是低,出门就是行走的投毒机╮(╯▽╰)╭

第7天:还是咳嗽,咳起来脑仁儿疼,但比起前几天还不算太难受。嗓子是半哑的,一使劲就破音那种。抗原自测依然是两条线。家属计划下周回去上班,单位让他上班前一天再去测一下,确定转阴。

第10天:白天不干嘛的时候挺正常,偶尔咳嗽,嗓子里一直隐约觉得有痰咳不出来。话说多了会哑,我开始线上工作了,跟同事讲电话大概半个小时开始有点说不出来。唱歌变成小烟嗓,换声区完全没声音……职业相关,这点有点烦。还有就是早晨醒来喉咙非常干,即使半夜干醒了几次喝水。

时隔5个月的更新:当时大约等了10天转阴,后续咳了一阵子,嗓音在高音区有一些变化,到现在也没完全回去,不过已经影响不大了。但是我觉得我笨了……
从五月份复工到现在,忘事,错过重要的预约,丢三落四,频频看着电脑发呆走神……脑子里一直是一团浆糊,做菜不记得放盐,做点心不记得放糖。
我那么热爱旅行的人,六月七月九月分别出了三趟差,大概一个星期,给我累的人都傻了,每一趟都要至少丢一串东西,小到牙刷洗发水,大到电源、 录音笔、 转换头、电脑、文件,就差人还没丢了。
真心希望只是心理作用,或者是我太长时间没有休假了,我现在觉得我的短时记忆力断断续续,顾了头顾不上腚……这种持续失误的状态继续下去真的会把我搞抑郁。

@坐标法国

自认为身体素质还不错,以前打拳的时候教练说我体力在女生里算很好的。
两针科兴,两针辉瑞。科兴打完没有任何反应,辉瑞每次打完都会有一过性的双下肢麻痹。
7月初确诊,症状刚起来的时候用自测盒和在药房均为阴性。过3天后,味觉嗅觉丧失,极其乏力,心率不齐,咳嗽,实验室测得阳性,期间没有发烧症状。

一周后转阴。心率仍然不稳定。爬个2楼都喘,走两步心率都能上120。
一个月后开始恢复跑,热身的时候心率在120左右,开始没跑到800m心率窜到了160,伴随左边胸口疼。
后续出门旅游,体力有些跟不上。到了第3天整个胸口都跟错位了一样,吃午饭后,头晕想吐,躺下心率60,爬起来就能到120。
取消旅游,回法看医生,做了心电图和holter,除了早搏,没有任何异常。后来又出现过几次头晕想吐的感觉,用腕式血压计测得最高血压170/120,打急救电话去急诊检测一切正常。
甲状腺正常,血糖正常,肌钙蛋白T低于14。完全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

转阴两个半月了,到现在都没敢再做有氧,或者说停止了一切运动。每天早上起来心跳跟过山车一样,胸部尤其左边,连着左胳膊不得劲儿,头脑不清醒,今天洗完衣服去收,发现洗衣机门开着,才发现都没开始洗,偶尔头疼,头发掉一地,快秃了(划掉)。
嗅觉味觉恢复了只有大概70%左右吧,做为一个厨子,饭碗快没了。夏天的时候出汗特别厉害,出去玩的时候出的汗能拓出一大个盐印子,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在一大波人中极其尴尬。
对了,还有最近血压有时候会窜起来。个人觉得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
刚反应过来问题是问的奥密克戎,我的好像是奥密克戎混德尔塔?脑雾实锤。

10月更新:转阴近3月后约了平板心电图,结果正常。心里觉得朝着好的趋势发展。
接着在厨房里搬砖,发现上早班的时候第二天起来手脚有肿胀感。晚班就没事,后来又上了一周早班,又开始起床四肢肿,极度疲乏。
尿素肌酐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下肢多普勒,一切正常。
刺痛感又开始频繁出现,头发马上就要遮不住头皮了,脖子,左前胸和胳膊连接处依旧不舒服。刚刚睡醒,手肿了一大圈。

实在扛不住了,约了中医(法国全科医生推荐的,让我去试试针灸或者中药,中医也是法国人)。
对了,我最近在做物理治疗的治疗师也是新冠后三个月极度疲惫,说是针灸帮她恢复了很多。
看了中医,开了中药,说是我胸部堵了,心脏的气不循环,所以导致发麻,开了中药,另外身体很虚,胃的消化系统也不好。
去针灸,我法语水,医生不会英语,到了也没沟通个啥出来,不过针完倒是出汗没那么严重了,胃部在吞咽的时候痛的也轻了。

试了各种治疗,早睡早起,觉得自己又行了。
晚上尝试喝了半瓶啤酒,第二天起床整个人都不对了,怼了几粒救心丸,算是稍微缓过来了。
之前是每天至少两杯咖啡及葡萄酒爱好者,结合前些日子中午喝了半杯美式,两个小时过后的当天下午整个人慌的不行的症状………
个人怀疑是心脏或者心血管问题?

@坐标加拿大多伦多

7月初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感染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感染新冠。我打了三针辉瑞,但是喉咙依然像有刀子割一样疼。
7月中旬的时候我就转阴了,但是却变得特别嗜睡,就是感觉人特别疲劳,而且咳嗽特别厉害。
我以前是有失眠困扰的,以往我一天睡7个小时都算多的了。得了新冠后,一天能睡15到16个小时。坐在办公桌上都能睡着,坐公交车能坐到总站等司机叫醒那种。
后来找了一个多伦多有名的中医给我开了前后六剂药,才慢慢好起来。
现在已经是九月底了,我只要喝一点点凉的,马上就能咳嗽。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喝冰镇可乐了。

@坐标加拿大

全家得过奥米的来给大伙反应一个客观真实的共存情况。我跟我媳妇儿都是3针辉瑞,岳父母3针摩德纳,大儿子一针辉瑞,小儿子没打。
疫情这两年多一直很注意,各种口罩酒精面罩,但是22年3月还是没忍住让大儿子去上学了,结果刚上了一个月,就把我们一家老小全带走。
先说结论,后遗症绝对有,只是比例不高。万幸的是我跟我媳妇儿和俩儿子加岳父都没有,但是岳母得完以后体力明显下降。

大儿子4月16号周六晚上开始发烧39度左右,17号白天持续发烧。媳妇儿开始嗓子疼但我没事,测了一下除了大儿子,其他人全阴。
18号大儿子不发烧了,我嗓子也开始不舒服,小儿子开始发烧,又测了下,除了我全阳。然后大小儿子一起腹泻了一天就完全好了。
我跟媳妇儿都没发烧,只是流鼻涕嗓子疼,大概症状10天左右消失。我媳妇儿还干咳了1个月左右。
丁堡有些人靠着身边几例没事的就开始这防疫过度那共存的,那我就说下身边的几百上千例,希望可以给你们更准确的参考:

  • 我邻居看起来60来岁的大爷得新冠走了(德尔塔)
  • 同事A:父母都得新冠去世了(疫情初期)
  • 同事B:70多的妈妈得了没几天就好了,同事跟妈妈住一起居然没被传染
  • 同事C:得完新冠一吃羊肉就过敏,得之前吃没事
  • 同事D的姐姐在医院昏迷了一周

我朋友基本都是25到35这个年龄段的,所以95%的人都是跟我差不多,7到10天吃点泰诺自愈的。说几个有点影响的:

  • 朋友A:睡眠变差,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 朋友B:味觉消失2个半月,到现在半年多了也没有完全恢复
  • 朋友C:体力变差,以前也没见他体力多好

我玩魔兽世界,工会里都是北美的,几百人基本都得了,而且有的人得了2次甚至3次,都没事。
个别有后遗症也最多是味觉暂时消失+易疲劳。有且只有一个20多岁的团员进了ICU。
后遗症有没有? 有!
比例高不高?不高,大概5%到10%。
实话实说这么难吗?你不能因为你是20,30岁的壮年并且打了3针,就满嘴跑火车的说新冠没后遗症。我噶哩贡也就是和谐社会救了你,不然一巴掌给你呼到漠河去。
共存爱好者,我劝你先去反复感染再来指点江山,没准哪次你就是那5%呢?

@ 20多歲的健康女性

2022年2月中了新冠。咳嗽是一個月左右之後自愈的。
4月份開始掉頭髮,現在還繼續掉……救命。
還有覺得思考速度有變慢一些。我不認識其他得這個的人,但是就我個人來說,算得上是有後遺症。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好。

7月份再次又中了新冠,之前那個症狀有點像流感,這次症狀主要是頭痛欲裂。之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愈後肋骨上邊時不時有點疼,一個月左右之後不疼了。這次因為某些原因,連醫院都沒能看上,自己比較自覺沒有出門,一點藥都沒吃的挺過了。

之前4月份開始掉的頭髮好像沒有再掉了(低頭看胸前口袋內不再落滿了頭髮)。
求求不要掉第二波頭髮,已經沒法不戴帽子出街。

順便感歎一下,感染到新冠兩次都是因為玩劇本殺的時候。車上有咳嗽症狀很明顯,卻強調自己只是咽喉炎的玩家。
防不住一些不自覺的人。得病的人原有身體情況不同,可能付出的代價很高。國內採取強制管控,說實話很佩服,也很理解。

10月:我的头发开始长出来了。

@坐标香港

今年2月初香港还没爆,我们回内地和父母过年,出发前核酸阴性,落地阴性,在酒店隔离的第14天阳性。
我们怀疑有两个可能性,一是行李上有病毒,没有消杀干净,住酒店期间多次开行李箱拿生活用品导致感染;二是在隔离酒店被其他旅客传染上的,因为隔离酒店是待装修的旧酒店,新风系统不好,并且在我们隔离期间有两个人确诊被带走。
应该不是在香港或航班上感染的,因为我们在香港共同生活的菲佣没中,送我们去机场的司机没中。而且omicron的潜伏期没有14天这么长。

说说病征,我老公,年龄40+,确诊时已接种两针科兴,平时抵抗力就不咋地,每年都会扁桃体发炎。他最先出现症状,喉咙痛,发烧,当时他以为自己又扁桃体发炎了。因为隔离期间每隔一天做核酸都是阴性,而且我和女儿都活蹦乱跳无任何不适,所以没有觉得自己是新冠。
发烧最高38.6,发了两天,然后就退烧了,之后有些咳嗽、有痰、持续了四五天,这期间味觉减弱。
后来到新冠定点医院检查拍了胸片,肺部有少量阴影,医生也不太确定是长期吸烟还是新冠造成的。做了几天雾化,吊了几天维生素C。目前半年多过去了,没有什么明显后遗症。

我年龄30+,确诊时已接种两针科兴,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当时怀孕四个月。直到确诊时我都没有什么症状,而且健康云上面当天的结果是阴性。所以疾控通知我阳性的时候,我也是很吃惊的,也很担心,毕竟怀孕,怕宝宝有问题。
我是在转运的时候开始出现症状,也是我们三个中症状最反复的。可能是因为怀孕,没有给我用药,全凭自己抵抗力,一共经历了三波发烧。
第一波发烧到39.6,用冰袋、喝水降温,持续两天一夜后降温,结果降温后第二天晚上又开始发烧,最高38.8。当时又转去第二家医院了,没有冰袋,只能靠喝水,但明显感觉这波没上一波厉害了,当晚就降温了。我以为就这么过去了,结果第二天晚上又发烧了,38.2,还是喝水,退烧后就没再发烧了。
期间嗓子干持续了五六天,我一个不爱喝水的人喝到每20分钟跑一次厕所。味觉嗅觉正常,嗓子有痰持续了大概十天左右。因为怀孕没有照胸片,所以也不知道肺有没有阴影。
目前半年多过去了,除了一直感觉困和记忆力下降之外,没有觉得有其他不适。我也和我老公开玩笑说,不知道困和记忆力下降是不是生两个小孩的后遗症,哈哈。

再说说我女儿,确诊时一岁半,未打任何疫苗,她是症状最轻的,发烧一天,38.5,口干一天,然后就活蹦乱跳了。目前没发现不适。
我二月初确诊,四月中回香港,六月底38+6顺产二胎,目前四个月未发现不健康。
当时比较担心,但妇产科医生让我不要太过担心,因为香港经历了上半年的大爆发之后有挺多个案是孕妇,并没有显著的因为确诊导致的畸胎或流产的关联,听了她的话我还是放心一些。
然后说说我们身边的朋友,香港上半年大爆发的时候身边大约60-70%的朋友都中了,很多人是没有上报给政府的,所以个人感觉香港实际确诊数字可能比政府统计的至少高30%左右。
大多数人都有发烧、喉咙痛的症状,少部分人完全无症状,在家吃必理痛(扑热息痛),多数人的症状持续四五天至一周。
抗原一般都是在出现症状后的第三四天开始才显示阳性。核酸会更准确,更早,所以出现症状还是建议第一时间做核酸。

身边已知一位朋友有明显后遗症,平时健康也有健身习惯,年龄40+。新冠之后一两个月运动喘不上气,咳嗽持续一两个月,有看中医调理。
身边也有些极端个案,比如老公家里有长辈100岁了,平时身体健康,确诊后康复了。老公的老师60+,有糖尿病,未接种,发烧一天后康复,无任何其他症状。
还有人同住家人确诊不止一次到现在也没染上的。我也有在美国的同事,有家人原本身强力壮中了之后死亡的,有一个欧洲同事中了到现在味觉没恢复的……
所以感觉中不中、有没有后遗症真的是个玄学,别觉得身强力壮就一定没事,但也不用太过害怕。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确诊后的小建议(如果可以去医院当然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哈,此段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分享,给一些无法及时去医院治疗的朋友们):

  1. 补充维生素C,每天不超过2000mg。
    我老公确诊的时候医院给的也是维他命C,康复后每天也坚持补充,他平时很容易感冒,这半年没感冒了,包括最近一次我和两个女儿都感冒了,他居然也躲过了。
    我生产之后开始吃维他命C,最近一次感冒因为尚在哺乳期,所以没吃药,就靠维C和喝水,也是两天就好了,比平时快很多。
  2. 补充优质蛋白。这也是在新冠定点医院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比如鸡蛋(蛋黄一天不要超过一个,蛋白可以多吃)。
  3. 作为预防,外出后用淡盐水喷鼻,小宝宝也有专门的喷鼻生理盐水。
  4. 如果可以,家里备一些扑热息痛、布洛芬。
    香港的妇产科医生建议是孕妇可以安全使用扑热息痛,但不建议用布洛芬。
    小朋友的话38.5以下用扑热息痛,高烧用布洛芬,遵照说明书的剂量。

@坐标新加坡

见到了直接感染的人。

之前在新加坡,抢到票了,行前2天大使馆要求测PCR。然后我全副武装带着3m硬壳N95口罩去诊所捅鼻子,口罩边缘用压敏胶带封好,外面再加一层防泼水的口罩。最后戴上橡胶手套。
早早去了,不想排队。8点打车到地方,高兴我是第一个。等了不长时间,一个戴了单层口罩,穿着拖鞋的女士到了我后面排队。一般来说新加坡的公民也好,外劳也好不会插队啥的,这个女人也不例外。
诊所是8.30才营业,在一个居民区的一楼。人来人往,东南亚岛国都懂得,三哥三嫂各种多,口罩带个寂寞。

然后高能来了,大概8.20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女人出大问题了。
四个字“坐立不安”,虽然带着口罩,但是可以明显发现头发蓬乱,下盘不稳,双臂交叉。时而坐在草坪的石凳上,时而又站起来。我当时吓尿了,因为她排第二,我做PCR不得摘口罩?
8.30开门了,护士刚开门,女人佝偻着腰冲过来就要进。护士直接问谁先来的,我说是我,然后先让我进入登记各种信息。

没想到这个女人也挤进来了,几乎是颤抖着问能不能先看看她,“我要死了”——这是这个女人的原话,护士没有理她。
这时这个女人距离我不到10cm,我在前台填写信息时,她还把她的准证拍在了桌子上,嘴里嘟囔着:“先救我,先救我,我快不行了。”
我特么整个人都不好了,为了回国我在酒店自我隔离大约20天,每天吃罐头度日,现在要这样密接?心理奔腾一万只神兽,同时暗暗质疑大使馆的检测政策,大大增加感染风险。

紧接着二次高能要来了,这个大概50不到的女士,穿着单薄的睡衣,拖鞋,半躺在诊所的椅子上,开始呻吟。
这种呻吟不是虚弱导致的,而是浑身每一个细胞坐立不安的共振。坦率但流氓的说,似乎插了跳弹,又像是各种法制教育片中的瘾君子毒瘾发作。
我被吓到了,PCR时候憋气,只露出鼻子。喷了大量酒精。回到住处把衣服扔掉,马上冲热水澡。

新加坡疫苗接种率91%,当地属于被迫共存,每天死亡大概8个左右。28天死亡率0.04%,绝大多数人都是轻症甚至无症状。
然而亲自近距离观察重症我是第一次(这个女士还没有上呼吸机,或许不算重症),这种接触带来的震撼和忧虑让我感觉国内不应该开放,至少不应该和新加坡一样开放。
很多人说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是实际情况,但我看到的也是啊。如果一个疾病能把一个人折磨成这个样子,说她没后遗症我是不信的。

后续我没有阳性,做了超多检测回国了,各种正常,希望这个新加坡的女士挺过来吧。
希望海外留学生能看到,口罩要用n95圆形的那种,着重注意鼻子附近有没有缝隙,如果有,用压敏胶带黏住。
回国前PCR太容易暴露了,做的时候要憋气,只露出鼻子。口罩在拉上去的时候应该出气,形成正压阻止外界颗粒进入。最好在家就演练几次。

@坐标菲律宾

受大使馆派往中国赴菲律宾抗疫医疗专家组当前线的志愿者,菲律宾华社核酸检测组的监察员。
菲律宾基本躺平,这里已经解除口罩禁令了。这么说吧,上周5J308 检测,有8个外国人阳了7个。
因为有前线工作的经历,我自己也发过高烧,菲律宾的信息其实是相对闭塞的,但是还是很多人找到了我,因为毕竟只是在接收咨询,但我都认真记下他们的信息。
读过超过1W 份检测报告,自己亲自跟进超过500名患者。目前遇到最多的是:

  1. 失眠:神经性失眠,反正就是睡不着,莫名焦虑。
  2. 大部分人会记忆力减退,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这个跟病毒可以在脑内繁殖有关。后续会发生什么暂时还无从考证。
  3. 掉头发,有一部分人会大把大把掉(女性为主)。
    我们中医学院院长说,中药调理的掉头发的不多, 但是吃了抗病毒西药的,掉头发都比较厉害,就像抗癌药物,很多人做完化疗经常头发都掉光了。
  4. 引发血液病,还有很多原来挺好的身体,新冠过后引发中风。
  5. 很容易再次感染。在菲律宾主动跟我讲自己中过次数最多的是8次, 中了8次,不是亲口说的都不敢信。

我遇到过各种症状,有个姑娘来找我的时候,已经是在酒店隔离了一周,不停咳嗽,呼吸困难,但是公司好像也没给安排医院。
她说她闻到了空气中头发烧焦的那种味道,还有氨水的味道。我给她建议了免疫调节剂还有一些中成药,后来总算是转阴了,但是还是不停的咳嗽,我就建议去医院拍个CT。

即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看到肺部CT 上的毛玻璃状

我的房产中介跟我讲自从感染后,他很多毛病对身体的危害就被扩大了。有时候我也奇怪,明明空调房很冷,这小子却总是满头大汗。
卖我房子的地产公司主管DANIEL已经感染两次了,我买了房后就介绍了一个客户给他,结果客户帮他朋友买了几套。
仅仅几套房,前前后后DANIEL已经很多次把合同付款方式搞错好几次了,而且总是会错意,这跟之前认识的他很大的区别,简直大无语事件,动不动就累了,导致我不得不怀疑他的脑力下降了。
我的助理自从感染后,一天到晚都丢三落四,她之前是一个责任心特别强的人。整整两个月了,每天都忘事,这个也算是后遗症的一个症状。

马尼拉这里今年一月份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If you don’t have friends who have covid that means you have no friends. 如果你的朋友中还没有人感染新冠,只能说明一件事——你根本没朋友。
这句话是当时我们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有多严重我就不说了,各大药房连感冒药都全部断货了。一开始一惊一乍,后来听朋友讲他们工厂几百人全中,我也已经麻木了。因为但凡是工厂,几乎都全中,哪怕小公司也是这样。

大楼的业主群

邻居说他们公司连续有几个人心脏病和肾病发作进医院了,年纪在35-48之间的,之前有点基础病,但是这次好像严重到必须送医院,他们统一的经历是全部在2月中过招。医生说不排除是新冠引发加剧了基础病的可能性。
感觉国内蛮幸运的,疫苗都比较温和,我们这里的疫苗有好几种,辉瑞啊、莫德纳啊,一个德国朋友也表示“那玩意儿后劲太大”。
其他人我不知道,我邻居是华为公司高管,很能扛的大男人一个,他打了莫德纳之后,几天内要靠吃止痛药才能扛得住。
还有就是保姆邻居家儿子,平时是个快递小哥,很勤快,早上8点跟妈妈说,自己很难受要去医院,没想到9点去了医院,12点人就没了。
保姆跟我讲起这个事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惶恐,她说她以前没当回事,以为就是大流感,但是邻居家小胖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呼的一下人没了,她被吓傻了。

@新疆乌鲁木齐

首先说明我只是如实的描述自己的情况,你觉得是小感冒那就是小感冒,你觉得不难受那就不难受。
我在乌鲁木齐这次疫情中从得新冠到康复现在时间还很短,有没有别的后遗症我不清楚,我只描述我现在的感受和得病时候的感受。
国内把ct值35以下的都确认为了新冠,但是ct值35和ct值15的表现症状完全是两回事。和我一栋楼的同事也得了新冠,他ct值34多,他完全就是正常人的样子。
我ct值15,是要疼死的样子。这不是普通的感冒,普通感冒不会那么疼,浑身都疼,太疼了,真的太疼了。希望大家明白这个病,分轻重。

我是20号小症状的,刚开始我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因为我自己作死开了窗户,吹了冷风。21号开始狂流鼻涕头疼。
21号晚上开始到22号凌晨四点多,一直在呕吐,腹泻,头疼的要爆炸了。好不容易睡着第二天早上直接起不来了,做了核酸以后我心里已经判定自己是了。
22号下午四点多以后开始发烧,一度接近40°,发烧大概三天左右吧,疼的要死,尤其是头疼,感觉有个锤子在砸你的头,我感觉自己都想跳楼。

后面我被拉去方舱,嗅觉还有一点,味觉是纯粹没了。闻见饭的味道犯恶心,一点都不想吃,每天逼着自己吃一点。后期就是咳嗽,咳嗽的你晚上睡不了觉。
从方舱回来以后,整个人特别虚弱,只要一吹风,头就会疼。乏力是我现在最严重的症状了,特别容易疲惫,完全没有原来的活力了。拖地我都要缓一缓,下楼去拿菜和水果都提不动,爬楼上来以后,真的要马上缓一缓。
我还在咳嗽,已经很久了,喝药也没用。暂时就这些。
小一个月了吧,我的咳嗽好了,终于不咳嗽了。乏力也好多了。

@近期还在封控地区的感染者

一家四口,静默两个月还是被感染了,传播性极强,除了核酸不出门,出门必戴N95,毛用也没有。
开始是低烧,之后高烧最高39度,伴随着严重的全身骨头缝、头、嗓子剧烈疼痛(搞不懂本地区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为啥我们小区普遍都是这类似的症状,难道不是一个毒株?)。
退烧药和止疼药很有效,吃完能缓解几个小时,但是会反复烧,浑身没有一点点力气。多夸张的没力气,从卧室起身需要极大的勇气,走到客厅七八米就已经浑身大汗。我睡衣里的二道背会完全被汗打湿,头发和刚洗完一样。

家里两个青年,一个老人,一个三岁半的宝宝全部都是。最开始是宝宝先发烧的,第二天我开始,第三天我老婆开始。老人先是嗓子疼,开始咳嗽,第四天也开始发烧了。
基本上都是围着孩子转,各种物理降温,日夜盯着。我发烧的时候已经腾不出人来管我,因为都清楚年轻人大概率问题不大(事实是问题也不小)。
10.14号开始,到10.20号全家最明显的症状才褪去,噩梦一般的一周。
目前11.5号,我还有乏力,喘不上气,咳嗽等症状,老婆和宝宝光是乏力,老人味觉丧失,咳嗽。

问题是这玩意会反复感染,再来一次我真的没法接受,那种骨头缝都疼的感觉,普通感冒?呵呵,我上次病毒性感冒都还能坚持上班,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感觉。
这个玩意让我一个不到三十的壮小伙,最严重的两天床都没法下。得之前是共存派,得之后已经是坚定的清零派了。

@坐标郑州

上月中不幸感染被拉走隔离,隔离第二天下午开始发烧,一度烧到39.5,头昏脑涨、并慢慢开始浑身关节处酸痛,一晚上基本没睡,身体像掉进冰窖和火山口一般,一会热一会冷。
刚去隔离就发了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和小包阿兹夫定片,按照医护人员用法吃,最后实在受不了就吃了一片自己带的布洛芬,勉强迷迷糊糊撑到天亮,再次量体温已经降到38.5,身体像被掏空了一样一点力气都没有。
然后继续吃了一片布洛芬和发的那些药,中午左右完全退烧到37度左右,但是嗓子开始疼,刀割般的疼,咽口水都要命。然后不停喝热水,又两天后疼痛感减轻,嗓子又哑了两三天就完全没事了。期间隔离点还会定期发连花清瘟胶囊和双黄连口服液,每顿都坚持吃,应该是有效果的。
算下来症状总共出了5-6天,本人平时也没怎么感冒发过烧特别是高烧,所以对我个人来说真是要命。但你要是以前发过高烧,倒也不算特别难受,这个也还是看个人抵抗力和承受力。
又待了一周两次核酸转阴之后,放回家继续一周的居家隔离,现在已正常回单位上班。
目前最大感受就是:一是特别容易犯困和身体乏累,二是嗓子痰多。其他目前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

@坐标上海

父母年龄59岁,因为工作距离的原因,租房租在上海郊区的城中村里,环境比较差。在本区属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封控早期最严重的的时候屏住了,没感染实属不易。
封控中期,我妈因为物资发放导致了感染,抗原两条杠,后传染给我爸,两人先后感染,并开始发烧。一看到两条杠就发给村干部了,但是求救无门,根本没人管。
只有好心的巡逻人员是认识的,在我爸妈吃完连花清瘟还没退烧的情况下,又扔了几包连花清瘟给我爸妈。两人发烧三天后退烧,终于有人来管他们了。
4月24日晚把他们连夜接走至附近的中转站,某所学校。4月28日转移至方舱,后两人分别于5月1日/5月2日返家。

4月20日开始,我妈一直觉得自己像感冒,没有感到特别的情况,我爸明显丧失味觉和嗅觉,吃饭就是味如嚼蜡。
5月1日回家后,整个五月份,我妈瘦了近20斤。新冠给我妈本就不强的免疫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之前确诊的旧疾(与免疫系统有关的)复发。
时至10月,已过去小半年的时间,我妈严重焦虑+严重失眠,需要靠安眠药入睡;本身年龄大了就健忘,健忘的情况加重了;并且伴随了脱发。免疫力受到极大打击的母上大人还发了带状孢疹。
母上大人几乎挂遍了医院的每个科室,动不动就往医院跑,体力也严重下降了。各种检查也都做了,也不知道该咋整了,目前就靠各种营养品补着,还买了给重症病人用的胸腺五肽来提高免疫力。

一开始的基本情况是我妈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开始患上一些毛病,比如子宫肌瘤、胃炎等,但她很少发热。我爸肠胃脆弱,极易发热,动不动就感冒。我爸暂无明显后遗症,味觉和嗅觉在恢复中,只是还未恢复到确诊前的情况。
两个人的基本盘都不是很好,但也不是最差的,疫苗都打了。所以个体有没有后遗症,后遗症严不严重,真的不好说,明年体检也要再对比一下数据。

@羽毛球业余五级

4月末5月初感染的, 上海疫情那波和家里人一起中招。前一天晚上大筛,第二天下午通知阳了,晚上就转运了,去的花木路那边隔离。
到了方舱第二、三天开始发烧,去小房间单独治疗隔离。过程就是很经典的高烧+头疼,半夜里还会鼻塞睡不着。
吃点退烧药,还有连花清瘟什么的,就在方舱的单间里一直睡觉,晚上还经常鼻塞堵醒过来。大概持续了3-4天,然后就是喉咙痛,反正零零散散7-8天就好了。

结合一周3次的羽毛球活动遇到三类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后遗症:

  1. 身体转不过来,以前我预判球路失误了,我可以迅速转身反手,但是现在感觉会僵一下。然后就经常来不及。
  2. 打几球就累了,以前我可以男单一小时。现在男单半小时我喉咙里就满是血丝味。
  3. 眼睛发昏或者说空间感存在问题。很多球眼睛感觉接得到,最后距离不够接不到。失误率高了很多,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实话实说,恢复的其实蛮一般的。很多后场球,撤步撤到了,但是就是打不到。
打几球就大喘气,感觉就是低血糖概率变高了。我无法实锤,但是我依稀记得我好几次打球低血糖了,而且我打球前都是吃东西的。
我的确听说过运动越多后遗症越明显这种说法,但是也不好说。
羽毛球运动员桃田、安塞龙都感染过新冠 。桃田还只是无症状,但是那个水平真的下降得惨不忍睹。安塞龙则没啥大碍,人比人气死人。

到9月没啥变化没啥起色。我26岁,属于巅峰期(哭哭)。我还年轻,希望可以早点好。
这次我自认菜逼所以没打男单,打的混双。节奏放缓,依旧存在的问题:

  1. 后撤步还是不行,动作总是慢半拍。球友们评价都是这样。
  2. 空间认知依旧存在问题,但是可能我习惯了。空球概率降低了,但是容易打杆等。
  3. 比赛中体能下降一般,因为混双强度不如男单。但是打完特别累。这周没有低血糖。
  4. 肌肉酸痛复发。这个不知道是打累了还是怎么样。
    整个背都和抽筋了一样疼。打完球趴在地上用手做腰腹部舒缓,整个背都和被人揍了一顿一样疼。

只能说原先是扣到了20分,现在可能22分。
在一点点回复。比7月好些,但是和以前还是差距很大。
翻译看了一下欧美的文章,我在美国的机制下还不算新冠后遗症。(未满六个月)
而且我可能是脱髓鞘。我准备十一后去挂个神经科的门诊再去拍个胸片。
我6月拍的时候肺没什么问题,现在不知道会不会有结节。

十一七天和某省二队的人组队打了几轮双打。
打了三小时,还是有点上不来气,反应有点慢。可能强度比较高,没太注意自己别的情况。
然后鱼跃接球摔了一跤。脚踝扭了,膝盖也有点拉伤。先休息几天。其他和之前一样没啥区别。

上周去看了房子。是一套低价的,周边均价6W多,那套在2层5W多些。
大一室一厅,这家老人夫妻两个就是今年4月5月新冠走的,双双去世。房子空置了4个月左右。
多少有点感慨人的脆弱。这种心态很复杂,不得劲,有点难过。

@坐标美国

我老公应该也中招了一周左右,他只有低烧和咳嗽,但是身体疲劳。他打了三针摩德纳。我家小孩也是打过两针疫苗,阳性症状较轻,低烧和咳嗽。
我自己之前打过两针摩德纳。第一天嗓子痛,然后就是发烧咳嗽,以及剧烈的头痛。痛到吃布洛芬和泰诺都没有用。
大概疼了三到四天,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因为头太疼了,完全睡不着,只能趁着不是太疼的时候勉强睡一小会儿。完全没法干任何事情。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种头痛症状还是挺常见的。后遗症不知道有没有,但是脑细胞肯定是死了不少。
发烧大概一周左右退下来,但是咳嗽一直有痰,现在还没好,感觉没法大声说话和运动,而且口腔里还有溃疡。
感觉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遭受了沉重打击。我劝能注意的,还是多注意下吧,我之前得过很严重的流感,但是这个奥米克容真的比流感还难受很多。
大家能做好防护还是做好防护,身体不好的人,真的折腾不起。孩子老师生病的很多,而且这个病不像流感,流感顶多一年得一次,这个covid 可能会反复感染。

病的很严重的时候,尝试给医生打电话预约一个电话诊疗,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打不通,气死了,也不想约了。
第三周了,还是低烧,咳嗽感觉更厉害了,嗓子又肿了。感觉必须看看医生了,看能不能约上吧。
已经看了医生,扁桃体发炎,给开了抗生素,让我吃一个星期看看。核酸检测是阴性。医生说covid 咳嗽个把月都正常。

美国亚马逊







11月8日最新出版的《新冠后遗症存活指导》 关于“流感后遗症”评论数最多的是这本2014年出版的

今年开始,美国亚马逊上开始大量涌现关于「long covid」的书,大部分都是给个人看的「自助书」,而不是给医护看的专业书,大概数了下,目前已经有70+本了。
相比之下,不仅没有一本书是关于“流感后遗症”的,就连以流感为主题的书(不包括小说、历史、经济类的)都只找到6本,其中4本是2010年前出版的。

虽然,绝大多数得病的人,只会想到去医院、看医生、吃药,或者找各种替代疗法之类。真到了各种无果之后,也只有极少数人会想起来买书自助……但这个产业好像还是有很多出版商看好。
看这势头,关于新冠后遗症的图书出版,还是朝阳产业了。有人说,如果搜索流感的电子书,那么会出现很多书。
但要知道: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出版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出版电子书的成本极低,尤其是在美国,基本上写出来一些文字,就能考虑在网上销售了,不需要顾及市场需求。
而纸质书完全不同,至少要先印刷出来上千册,才能拿出来销售——而印刷上千册本身的纸张、印刷、装订和库存成本,是个要求慎重市场考量的门槛。

又有人说,因为大家对流感太熟悉了,所以已经没有读书的需求了。美国人对肥胖更熟悉,但是熟悉了几十年,减肥的书还是卖得很火。
减肥的书火,还在于更多的人不是将其当成要去医院解决的疾病,而是靠自身的生活控制来解决的困扰。
只要有广泛的问题不能解决,就会有寻找解法的需求,进而就会有阅读需求。如果流感真的会广泛地引起有困扰性,但不能解决的后遗症,那阅读需求就会支持相应的图书层出不穷。

@据美国的朋友了解

大城市基本不管控新冠,至于后遗症是不是由于奥密克戎确实不太清楚,因为大部分美国人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病毒,尤其是delta有非常多的变种。
最常见后遗症包括:呼吸道发干疼痛、嗅觉味觉失常、腹泻、四肢乏力,其他的像偏头痛和阳痿等都属于比较罕见的。
常见后遗症一般会在两个月内减轻,目前我的朋友中没有持续不减轻的后遗症。但就算是小号流感,也架不住反复感染,况且这可能是超大号流感。
大F今年快70了,到现在感染过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现在又感染了德尔塔。症状虽然一次比一次轻,但是长时间呼吸道炎症让他说话都很费劲,因为咽喉长时间充血还有咳嗽,发声交流都比较困难,以后可能烙下病根,难以根治。
总体看看,在疫苗打全的情况下,新冠的后遗症和流感相比,临床表现和持续时间都相似,新冠可怕在快速变异反复感染

另外奥密克戎已经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现在对全人类最不好的消息莫过于:
纽约污水样本新冠发现率为百分百,且有三种疑似德尔塔变种的病毒成功感染大鼠小鼠,上一种老鼠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可是几乎摧毁了欧洲,而对美国来说,扑杀纽约所有老鼠可能比全国清零都难。
而且因为老鼠扮演中间宿主,美国部分地区白尾鹿阳性率接近三分之二。这是什么概念,新加坡十几万劳工挤一起隔离养蛊,最后阳性率才不到一半……
白尾鹿的高感染率很可能意味着病毒已经能通过粪口传播。而现在人类最后的防线,鸟类也在被不断攻击,目前跳蚤蜱虫等已经可以携带带毒血液,并且其分泌的蛋白酶无法彻底消灭病毒。
一旦病毒突破哺乳纲限制,而感染跨国迁移的候鸟,那习惯高空窜稀的鸟类就变成了跨国病毒轰炸机,清零也就无从谈起了。

我本人是非常支持清零的,不仅因为会死人,更因为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尤其是老年人口,一旦共存就会变成病毒变异进化的温床
病毒本来是嗜寒的,但是在南亚某大国十多亿人的努力下不断进化,现在已经对温度完全不敏感,好在那里低下的医疗条件让所有进化出高致死性的毒株都没有传播机会,而我们不一样。
可惜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微不足道,一旦鸟类可以传播新冠,那也只能选择共存。从科学角度来说,清零也是极其困难的,不仅未来可能出现鸟类传播,还有现在的病毒携带者
根据柳叶刀一篇论文的尸体解剖数据来看,即使痊愈并多次核酸检测阴性,仍有很多患者内脏中存在病毒复制,同乙肝携带者一样,患者一旦免疫系统受损,就很有可能变成传染源。
美国部分州正是在这篇论文发布的背景下选择彻底躺平,我国很多无法溯源的病例也可能是携带者转阳
乙肝病症极其轻微,且只能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但是共存的结果就是中国有一亿左右的携带者,产生了恶劣影响,新冠传染能力可比乙肝高几个数量级……
目前世界各地多发急性肝炎,以色列研究表明和新冠强相关,病原可能是原本无害的腺病毒,这说明新冠可能开始攻击免疫系统,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艾滋病了……好消息是,打过疫苗的少有出现这种情况。
天花的传染性远没有现在的新冠强,致死性高,不会跨物种传染,牛痘疫苗保护率极高(对比新冠疫苗),所以天花的经验很难被复刻到如今新冠上。

日本

日本教授发出感叹:

在2021年,「与新冠共存」的主要含义是「与更多的死亡一起共存」。
在2022年,变成了「与更多的残疾一起共存」。
到2023年及之后,将会变成「与更多的社会崩溃一起共存」。

@TheGoliath

据身在国外的朋友反映:日本现在就是疫情爆发 - 大家老实点少出门 - 疫情减缓 - 大家忍不住又出门玩了 - 疫情爆发——无限循环。
日本埼玉县开设了专门的后遗症处理机构,这些日本地方政府,是不是正在花人力物力财力去对付一个并不存在的后遗症呢?
特地再搜一下“奥密克戎+后遗症“,有句话很有意思:

虽然这些是奥密克戎前的旧病毒的数据,但如果说”奥密克戎致病性轻,不要紧“的话,那么一年以后就会出现一成感染者苦于更严重后遗症的可怕状况。

@林优里

今年1月以后,日本电话相谈报告奥密克戎后遗症猛增。即使轻症,也会有后遗症:

奥密克戎的「咳嗽」比德尔塔高出了16.4%,「疲劳」比德尔塔高出了8%。
10.6%的味觉障碍、9.5%的嗅觉障碍、脱毛比德尔塔低了不少,但不是没有。
发热、呼吸困难只比德尔塔低了一丢丢,没啥大变化。其他没有分类的后遗症,奥密克戎高出了6.8%。

英国

6月1日,英国ONS发布:

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英国有200万人正在经历长新冠。4月时ONS的后遗症数据为180万,短短一个月多出20万,这些基本都是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后遗症人数已经开始打败德尔塔,排在首位,其次是Pre-alpha、delta、Alpha。而且女性后遗症高于男性。
后遗症对 140 万人(71% 的自我报告后遗症患者)的日常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 40 万人(20%)报告说他们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已经被“限制了很多”。
疲劳仍然是报告的最常见症状(55% ),其次是呼吸急促(32%)、咳嗽(23%)和肌肉疼痛(23%)。

其中,22%的人,不到12周之前首次感染。72%的人,是至少12周前感染的。

加拿大

超过100 万加拿大人或约 5% 的加拿大劳动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据估计,目前有10% 至 30% 的 新冠康复者正在经历一系列长新冠症状。超过 80% 的受访者表示,该病毒对他们的大脑健康产生了负面或非常负面的影响。
超过 70% 的人不得不请假,还有一些人不得不完全离开劳动力市场。女性似乎首当其冲受到长期新冠的影响,超过 87% 的受访者为女性。

加拿大:长新冠导致大脑健康危机扰乱劳动力和经济全球估计至少有 6000 万人受新冠后遗症影响 台湾奥密克戎后遗症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