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

@jack pirate

这种失望可以被视为俄狄浦斯期的延续,代表了个体从依赖权力符号(如国家、政府)向独立自主的心理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拉康的观点,本质是对父权制度的反抗,也可以理解成去机构化。个体开始意识到,他们不能完全依赖于外部权威,而必须寻找内在的力量来支撑自己。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变意味着个体开始认识到他们在世界中的孤独地位。幸福和生活意义不能依赖于国家或任何其他外部实体,自己的幸福,只有靠自己去创造。这是个体认知进步的开始,也是个人人格自我完善的一个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学会努力寻求内在的力量和支持,更加客观独立的和外在世界打交道。

对国家及其背后的象征失望可能导致个体陷入一种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困境,即个体可能仍然渴望与权力符号建立联系。因此,个体需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挣扎,学会在独立和依附之间找到平衡。

@残红

你能改变国家政策方向吗?所有不合理的事你能只手扭转吗?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难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难以接受,何必耿耿于怀呢?改变自己的思维吧,不改变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的世界经营好,平安是福。

@啊紫

现实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生态圈一样,有温顺的小兔子,有凶恶的大灰狼,有富丽堂皇的牡丹,也有卑微的小草,它们都自然地存在着。现实从来就不是美的好的幸福的不需要思考的,也从来不是腐朽丑恶卑劣充满算计的,现实一直就是多元信息的混杂,只不过我们认知之初,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期望,看到的现实只是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落。

对于现实,片面地乐观和悲观都不客观,由此产生的情绪更是源于我们自有的局限所致,社会总是矛盾和谐地存在着,自然就是由诸多不圆满构成的,有时相互补位,有时互相伤害,有时老死不相往来。我们可以向大自然学习包容万象,视野会随着包容的范围扩大,情绪也会由此开阔释放。没必要为眼前的状况担忧焦虑,学着自然地接受,让一切既来之则安之,就是最好的状态。

原因

@海达

对自己的家乡城市失去信心,原因就是政府人员的不作为,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办什么事。说好的,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人民谋福利,是否真正的把它记在心上,并付出于行动,老百姓是看在眼里的。

@花朵的游戏1

江苏南京的某个郊区工地,平时没什么人流,周边围了一圈喷绘的工地广告,基本没怎么坏,只是稍有点褪色。前段时间城管通知说是什么领导要来跑一圈,要求工地把所有喷绘全换新的,算了一下要两三万费用,工地积极配合花了一万多把所有但凡有一点破损的全部换新的了,但是城管依旧不依不挠,要把没坏的只是有一点点褪色的也要换新的。

经济现在这么难,好像企业的钱不是钱一样,他们一句话,就得照着做,如果是在人多的市区位置更新责无旁贷,但这个鬼地方平时人迹罕至,就算全部换新了鬼也看不到,真的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文明城市建设固然有必要,但不应当是这样

@知乎用户xot8LO

两三万?试试送个两三千现金呢?

@果子

不找茬,哪来的好处啊

@爬树的小猪

喂了一次,他们就会找你第二次。一次别喂!小整就忍忍,大整就撤退!

@EDDY

讲真,没人知道文明城市怎么评选出来的。

@ycookie

文明城市评比,升迁考核指标而已

@passat2800

在国内办点事太难了,都是求爷爷告奶奶

@张万强

理解在外漂泊异乡的人,异乡很多时候是比自己的家乡更让人觉得是家乡。